时间:2023-06-02 06:43:33 | 浏览:202
策划君说:惠州历来是文人墨客名吏重臣荟萃之地,除了他们留下的足迹,现在的惠州,还有不少以名人名、字、号命名的建筑、桥梁亭台以及山水道路。为了更好地挖掘惠州历史文化,《东江时报》推出“地名惠州”系列报道。在首期探寻以名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后,这期探寻名人亭。为纪念名人,惠州名人亭不少,分布在各处。它们都有什么来头和故事?
中山路鼎臣亭。
仲元亭、东坡亭、江孝子亭、鼎臣亭……细细盘点,东时君发现,仅仅在惠城老城区,或在西湖边上,或藏身老街,或在东江边上就有数座以名人名或字命名的有历史意义的亭子。今天,东时君就带你去看看惠城和周边5座有代表性的“名人亭”,一探背后有何故事。
中山路鼎臣亭
铭记文化名人徐铉
要寻找鼎臣亭,没有熟人指引,估计很难找到。
在惠城区中山北路西侧的一个角落里,两把锈迹斑斑的锁锁住了通向鼎臣亭的入口。鼎臣亭为两层楼亭,中西结合,造型典雅,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国风格,至今整体基本保持完好。不过,鼎臣亭早已不见了建造时的恢宏,在历史遗迹随处可觅的腢山上,比起望野亭、中山纪念堂、文笔塔,鼎臣亭犹如落寞的剑客,孤身一人。
鼎臣亭建于民国时期
据民国《惠州西湖志》记载,鼎臣亭在梌山上,民国二十三年(1934),(徐姓)族人徐景棠、徐兆松等,以族谱载宋初其祖徐铉(字鼎臣)夫妇骸骨由江西移葬于此,特为建亭。
这个建于民国的亭子,与其说是血脉的延续,毋宁说是精神的延续。鼎臣是一个文人的字,五代宋初的文学家、书法家、《说文解字》修订者徐铉(916-991),广陵 (今江苏扬州)人,与弟徐锴均有文名,精文字学,号称“二徐”。徐铉初事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开宝七年(974),宋灭南唐,徐铉随后主李煜入觐宋太祖,被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淳化二年(991),因事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卒于贬所。生平事迹见载《宋史》,有《徐骑省集》及《大徐说文本》传世。
后人为纪念其祖徐铉而建
徐铉卒后,其子徐肇基迁广东,居南雄珠玑巷。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徐铉孙徐德明(1012-1090)任广南东路防御使,“子孙繁衍,皆家于粤”,“散处广、惠间。”据徐氏族谱载:徐德明于任职期间,将徐铉及配妣赵夫人由江西南昌西山鸾岗迁至惠州,葬于梌山。自后,徐氏子孙每年都前来梌山扫墓。明洪武四年(1371),惠州建造府署,墓地被圈入后园,徐氏子孙不得擅入,只能在琴台前遥祭。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知府王煐查悉此事,准予徐氏子孙春秋入衙祭祀。清末府署被焚废,辟为公园,徐铉灵穴亦复平毁,徐氏后人“恐先垄湮没,文献无征”,于民国十一年(1922)及二十三年(1934)先后两次上书惠阳县政府,请求于梌山建立墓碑亭以为纪念,终得允许。碑亭于1934年动工,约六月而建成,以徐铉字“鼎臣”名亭。经事者徐兆松作《鼎臣亭记》,勒石立碑于亭中。民国广东岭南大学教授、原惠阳县长杨寿昌亦撰《宋徐鼎臣先生墓碑亭记》详叙其始末。
鼎臣亭,不但纪念着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名人,也为梌山留下了一段佳话,形象地诠释包容四海的惠州精神。
丰渚园江孝子亭。
丰渚园江孝子亭
留镇湖山孝子阡
历史上与惠州西湖有关联的名人,相对来说,都有自己的精神影响领域,苏堤、孤山无疑是属于苏东坡的,宋湘的故事在丰湖书院,邓承修的治湖功绩可在百花洲找到印记……
今天,人们走进丰渚园,驻足荷花亭,无疑走进了一个文人和孝子的传说中,因为,荷花亭又称江孝子亭——— “江孝子”江逢辰,是那个吟出“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的晚清惠州著名才子。
江逢辰诗词书画样样精通
江逢辰,字雨人,又字孝通,号密庵,清归善县城花园围(今惠州惠城区桥东)人,作为一名进士,江逢辰是晚清惠州最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之一,其诗词文、书画印样样精通,是清代惠州复合型人才的典型代表。
江逢辰早年读书丰湖书院,深受丰湖书院山长梁鼎芬赏爱,尝谓“归善江生逢辰执业甚恭,考其行文,佳士也!”因此特别写了一首诗相赠,诗的头四句说:“水木清深讲舍开,得人胜获百琼瑰。义犹兄弟真投分,行尽江山见此才。”字里行间充满了“得人”的喜悦。年余,梁鼎芬调长端溪书院和广雅书院,江逢辰都追随其后,是有名的“丰湖十子”之一。清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江逢辰考进士时,有人建议他暗通关节谋一优差,江逢辰将此事如实报告梁鼎芬。梁鼎芬回应说:此路为我当年所不取,这就更坚定了江以真才实学应考的决心。结果虽然只当上户部主事的穷京官,他并不后悔。
甲午战争爆发,官僚们风声鹤唳,纷纷弃职逃遁,江岿然不动,尽忠职守,忧愤咯血。战后见清廷割地求和,丧权辱国,又愤然辞官归里。
民国时在丰渚募筑江孝子亭
江逢辰性至孝,“侍母疾,号泣露祷,形神俱瘁”。不久,他母亲病逝,他上山在草棚住了3年,才回到家中。长年的风餐露宿,自我折磨,江逢辰染上了绝症,回家后不久便一病不起。光绪二十六年(1900)闰八月七日,江逢辰不治而卒,时年41岁。
两广总督张之洞听闻噩耗,发出“孝通之才不能应世而用”的感慨。梁启超在日本时写《饮冰室诗话》时收录了何翙高的七绝 《送江孝通户部出都》,他在文后的附记里说:“孝通名逢辰,吾乡畸士,今既死矣!”
江逢辰死时家境贫寒,在亲朋好友资助下,草葬在鳄湖西紫薇山南面的山坡上,立孝子阡。爱国诗人丘逢甲游湖诗:“携履寻碑遍洞天,锦囊零落鬼才篇。排云长爪呼啊奶,留镇湖山孝子阡。”
民国《惠州西湖志》记载,民国五年(1916),南海人盛景熙、梁志文,邑人李岱青等为纪念江孝子,在丰渚募筑“江孝子亭”,后改建“孤桐馆”,沿渚遍莳荷花。仲夏酷暑,荷花盛开,香远溢清,遂称“荷花亭”。现在所看到的琉璃碧瓦、飞檐翘角酷似荷花的亭宇,则是近年来建设丰渚园时重建的江孝子亭。
桥东东坡亭。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摄
桥东东坡亭
始建于乾隆年间
900多年前南贬惠州的苏东坡在留下了不少“苏迹”,东坡祠(亦称东坡故居)、朝云墓、苏堤、西新桥等等,后人为缅怀和纪念苏东坡,还创造了很多与东坡有关的东西,如东坡路、东坡亭、东坡公园、东坡酒楼。其中,东坡亭比较引人瞩目,因为它所处的位置,就在桥东白鹤峰上,这也是东坡祠所在地。
现在的亭子为1960年所筑
东坡祠,是惠州的人文地标。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惠州水东白鹤峰顶购地数亩,筑屋20间。惠州人后来将其改建成纪念这位文化巨人的东坡祠。
后人为纪念苏东坡,在白鹤峰上筑东坡亭。陆飞在《归善县志》“跋”中记述:“今白鹤峰有东坡祠,即当日故居,祠之右,沿江有亭。为东坡亭,皆乾隆四十四年归善知县冯履谦所修筑。亭左右,有两池,一为朱(用朱砂制成的墨)池,一为墨沼,皆浅涸。”
毁于抗战烽火的东坡亭原建在白鹤峰北面沿江处,已坍圯,现在的亭子为1960年所筑。
2015年12月,重修东坡祠项目正式动工。如今,东坡祠地块工程主要建筑主体工程已完成,近期组织陈列布展,年底前将向公众开放,一座让人仰慕的精神地标即将重立。
东坡祠重修时亭子并未动迁
在重修东坡祠的过程中,东坡亭和东坡雕像没有被拆除,而是矗立原地,将与新的东坡祠一道,迎接世人游览目光。该亭子为六角亭,飞檐犹如白鹤展翅,典雅端庄,与一旁的东坡雕像相得益彰。
在2012年惠州卫生学校搬离白鹤峰、异地办学之前,东坡祠地块有数十年都作为该校的教学用地,东坡亭也在该校的管理范围内。
上世纪90年代,市民郭鸣曾是惠州卫生学校的学生,在他的记忆中,东坡亭是学生们纳凉、小聚和阅读的好去处。“我们知道学校所在地为东坡故居,但东坡故居除了东坡井就没有其他物件了。”郭鸣说,这个东坡亭,也算是东坡故居的一个遗物了,每当看到亭子和旁边的东坡雕像,就能想起苏东坡,为他虽处逆境却乐观阔达的个性而感染,并从中吸取学习和生活的正能量。
郭鸣期待着东坡祠重修后整个白鹤峰的环境能有大变化。“等东坡祠重修好开放后,我再回去寻觅一下旧时光。”
罗浮山东坡亭。《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摄
罗浮山东坡亭
纪念东坡游罗浮
罗浮山东坡亭位于罗浮山冲虚观右侧洗药池上端,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苏轼谪惠州时曾游罗浮山,传说苏东坡当年在此搭建山房,拟学葛洪修道炼丹。后东坡山房被毁,后人就在山房旧址建“东坡亭”纪念。
东坡被贬来惠途中登临罗浮山
在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被贬惠州。在来惠州的途中,当船行至博罗时,他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便登临罗浮山,年近六旬的他忘却了仕途的坎坷和旅途的颠沛,兴趣盎然地尽情游览,后有感而发的写出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以此表明他对罗浮山由衷的赞美之情。
罗浮山东坡亭为四角亭,每角由青石方柱撑起,柱距为4.35米,亭顶为悬山顶,梁架为抬梁式木构架。其中两条高2.2米的石柱上刻有楹联:“丹灶药池留胜迹,鸟声花影得仙机”上联点明此亭所处的空间位置,下联则道出罗浮仙山的美景和苏东坡远离浮尘俗世,渴望恬淡生活的心境。
亭子曾于1990年重新修整
亭内梁上牌匾有惠阳人储世隆在乾隆癸丑年冬(1793)题写的“花香静处寒天月”七个行书字。此句颇有文采,即可作回文单句,又可逆转读为“月天寒处静香花”,点明了在梅花月夜,依亭远眺,神仙洞府是如此的清静深幽,而景色又是如此的秀丽迷人。
罗浮山东坡亭属于博罗县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东坡亭曾于公元一九九零年九月进行了重新修整。东坡亭形式简单,四面绿云拱围,风起时令人肺腑沁凉。据了解,苏东坡曾在此开药圃,以人参、地黄等中草药为题,写下了《小圃五咏》,还为他崇拜的葛洪题写了“稚川丹灶”四字。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豪伟
荔浦风清公园建设接近尾声,仲元亭又重新矗立。 全媒体记者姚木森 摄
丰湖仲元亭
现重新矗立于荔浦风清公园
这是一座改来改去的亭子。
前些年,因为莞惠城轨西湖站的施工,荔浦风清公园拆除,仲元亭也一块一块地卸下封存,如今随着荔浦风清公园建设接近尾声,仲元亭又重新矗立。
邓铿为民主革命英勇献身
邓铿,名士元,字仲元。1886年1月31日生于广东梅县,7岁时随父亲邓金生经商落户淡水。1906年,邓铿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去香港。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在东江组建第一军,邓铿任参谋长。在惠州战役中,身先士卒,率众击溃守城清军,提督秦炳直投降。广州光复后,广东军政府成立,邓铿任陆军司长及稽勋局长。1914年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不久返粤讨袁(世凯)。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邓铿出任援闽粤军参谋长。1918年5月,邓铿率粤军向福建全线进攻,连克闽西南二十余县,为巩固广东革命政权作出贡献。邓铿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与阻挠北伐的陈炯明作坚决斗争。
1922年3月21日傍晚,邓铿在广九站遭到暴徒枪击,负伤抢救无效逝世,年仅37岁。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下令追赠邓铿为陆军上将,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并为他亲书墓碣。人们称邓铿为“粤军灵魂”。
纪念“粤军灵魂”邓铿
为纪念邓铿为民主革命所作的贡献和英勇献身的精神,1930年,邑人梁葆真捐地,请师长李务滋募万金,在惠州荔浦建“纪邓山庄”。纪邓山庄占地约2000平方米,座西向东,房前有一游泳池,庄内种植了榕树、铁树、木棉和花草等,整个山庄非常秀丽(毁1985年)。
1937年,军长李扬敬特请当时国内著名的建筑师刘既源设计,筑仲元亭于纪邓山庄南面。亭的底座六角形,内中空,每边有六个半圆形洞门,半没于银波涟漪的西湖水中。亭面覆以绿色的玻璃瓦,六角宝珠顶,飞檐微翘。内外各有六条红色的圆柱拱托,亭四周灰白色的护栏饰以回纹图案,素雅简朴。肃穆的气氛令谒亭者而生缅怀情思。
据老惠州蓝天柱回忆,抗战期间,惠州守军曾在仲元亭里安排了两挺机关枪,利用地貌重创了入侵日军。抗战后期,仲元亭遭严重破坏,直到1987年才按原貌重修。
惠报全媒体记者侯县军 姚木森
策划君说:惠州历来是文人墨客名吏重臣荟萃之地,除了他们留下的足迹,现在的惠州,还有不少以名人名、字、号命名的建筑、桥梁亭台以及山水道路。为了更好地挖掘惠州历史文化,《东江时报》推出“地名惠州”系列报道。在首期探寻以名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后,这期
柿子、栗子、萱花、莲花……邮戳上的地名全是瓜果蔬菜、花草树木你信吗?你也许不知道,邮戳上可能满是花草树木、瓜果蔬菜,有莲花、葵花、萱花、栗子,甚至是杨梅、石榴、山枣、韭菜等。而这些瓜果其实全都是地名,被盖在邮戳上。近期,网友@戳在路上 在小
你会因为什么而爱上一座城呢?有的人会因为一场未果的恋爱、有的人会因为一部经典的电影,还有的人会被单纯的风景吸引。窝主倒觉得,有时候仅仅是这座城的名字,好像就足够被吸引了。那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在千年的时光里沉淀,好像每念一遍都是一个深情的故事
南都讯 罗浮山风景名胜区续2017年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三年后,日前入围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联合举办2020年“中国天然氧吧”打卡目的地名单。据悉,由中国气象局指导,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近
江西地名研究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关注摘要:明代叶松游览江油县天仓洞后写成《游天仓洞记》。叶松以“天下山水皆自昆仑而发”来引发对这处名胜的评述,这是宋代以来的重要命题。昆仑山、太乙山在汉代已是现实地名,不是海外仙山名。在以实际地理实体为
目前在湖北17个省辖市州(林区)当中,像武汉曾以“三镇”,襄阳以“华夏第一城池”著称,以及还有着“世界水电之都”的宜昌等等都是体现了楚天大地上的人文历史底蕴。其实在湖北更能体现历史风貌的城市还有许多,如荆州、荆门、鄂州、天门等等都分别具有着
2020年2月21号统计,唱游总计旅行到过115个地方(主要以城市为单位,有的不好分具体城市的,以省记)途中即兴原创1107首小诗 ,以下以地名汉语拼音顺序为序:本集包括,行吟天下 A到Z之GHIJKG 行吟天下 28广元三首昭化古城一路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呼唤新创作,新时代造就新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表现好中国人民的精神气魄,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情感,是我们文
《速度与激情7》也许是第一部大家看完后不想离场的爆米花电影!当看到最后一幕,大家都不自觉的红了眼眶,湿了纸巾,这一切全都因为保罗·沃克...保罗·沃克在好莱坞有点像个格格不入的异类。在这个男明星削尖了脑袋比拼着速度与新闻的时代,你很难在保罗
故事名称:自己试试看(贝贝熊)
故事名称:麻烦的家务活 贝贝熊扎 西 有 话 说在劳动中发现自己对于孩子童年的成长来说,劳动是必要的。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个家庭,已经早已没有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必要了,所有的差事,基本不是保姆包办就是老人家包办,否则就是家里有一个全能的妈
故事名称:家庭新成员(贝贝熊故事)
糖虫妈妈有声故事|贝贝熊故事:玩具迷
关于诚信,中国的先贤们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先决条件。孔子也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那真不知道他可以做什么。可见,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之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