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14:17:47 | 浏览:1262
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市的管辖范围。为闽粤黄金海岸上的一颗明珠,是个“鱼米之乡”,自宋代以来,又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堪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潮阳“四序堂”等即是其中萧氏族群翘首。
宋代
萧洵(1192-1261),字仲川,祖籍福建龙溪,漳州太守国梁之孙,进士、吏部郎中煜之子。宋端平二年(1235)考中明经,任潮阳知县。在任清廉勤谨,礼贤下士,体恤民情,多做对百姓有利的事。任满离职时,县民恳切挽留,遂定居于县城的南桥(今棉城涂库内),成为潮阳萧氏的始祖。景定二年(1261)卒,享年70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元代
萧德俊,字晦斋,系萧洵之裔孙,明代进士萧銮之曾祖父。性敏好学,通五经书史,恒存济人利物之心,孝悌忠信,乡贤敬重。任程乡(今梅州市)教谕。其墓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新宫赤销山麓三角埠山地,俗称“风吹罗带”。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九年(1359),占地面积约6200平方米米。墓坐东向西,墓枢上立有6支古币石柱,为潮阳墓葬所罕见。2000年4月18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
萧銮
萧銮(1404-1473),字景和,县廓都(今棉城)人,萧洵裔孙。早年丧父,励志读书。明宣德元年(1426)中举人,次年登进士。初任行人时,奉命出使甘肃,抵哈密宣慰,不受当地官员馈赠的土特产品,朝廷嘉奖他廉明能干,升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在任期间,弹劾吏弊,无所避忌。当时长安发生冤案株连百余人,銮将实情上报,据理坚持,并不顾左都御史王文的强词反对、威胁、使冤案昭雪。后来銮调任广西提学佥事。后又任湖广佥事。銮廉洁能干,官民称颂。吏部尚书王翱有意提升銮赴京任职,銮婉词辞谢。成化元年(1465),晋升山西副吏。在山西任职2年,两袖清风,致仕归家。离任时,当地百姓士绅沿途泣别。成化九年逝,享年70岁。
萧瓒
萧瓒(1439-1499),字宜瑄,县廓都(今棉城)人。明成化十三年(1477)中举人。瓒秉性孝道友爱,胞兄给事中萧龙遭诬害,充军河北万全县(今河北张家口地区),瓒中举人后不赴礼部,而先往万全县探望其兄,往返数千里。相会后,依依不忍离去,那些同贬万全的官吏都赞叹“萧氏兄弟情义世间少有!”萧龙获释归家后,瓒才于弘治六(1493)出任贵州荔波县知县。该县是瑶、僮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县民若违法受处理,往往强顽不服。瓒实行“宽抚慈育,训导礼义;教种劝耕,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县民逐渐顺从,邻县也被感化。后因不满上司所为,辞官归家。弘治十二年(1499)逝,享年61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萧龙
萧龙(1434-1512),字宜中,县廓都(今棉城)人,副使萧銮之侄。幼年聪慧,11岁能文,尤擅联对,深得邑进士刘玘、郑文奎的器重。明天顺三年(1459)中举人,成化二年(1466)登进士,任南京户科给事中兼管湖事。当时湖册管理混乱,名实不符,龙坚决予以清理整顿。时遇朝廷考察官员,龙不避权要,直言上疏,弹劾失职大臣,因而遭权要大臣怀恨,借故陷害,被发配万全县(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充军。后来得到兵部尚书马文升辩屈,才得官复原职。龙任满回乡后,倡建东山大忠祠,又在城西筑草堂,自号“湖山逸叟”,著有《湖山类稿》行世。正德七年(1512)逝,享年79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萧泰
萧泰(1446-1527),字宜安,县廓都(今棉城)人。喜好钻研文学。明成化十年(1474)中举人。成化十五年入太学。泰善于结交天下人士,以诗文相酬唱,为世人所见重。理学家陈白沙曾次其韵,有“瘦藤扶上小庐山,东望何州不见颜”之句。及后任贵州省安顺州知州。弘治三年(1490)告老归家,倡建祖祠并捐祠租60石。泰对乡亲或过客之穷困者,常热情资助。日常以诗词雅咏,欢度晚年。嘉靖六年(1527)卒,享寿82岁。入祀邑忠义考弟祠。
萧端蒙
萧端蒙(1521-1554),字曰启,县廓都(今棉城)人,明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长子。是潮州后七贤之一。自幼沉静好学,通晓经史,熟读司马迁、苏老泉的著作。明喜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翌年登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人称“父子翰林”。嘉靖二十二年出任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完成清理整顿驻京军队任务,纠正官场邪恶风气。嘉靖二十四年,贵州发生骚乱,端蒙奉旨巡按,稳定了局势。后因病告假回乡,听取乡贤父老意见,考察地方吏治,上疏陈述潮阳人民的疾苦,奏请拓建城域和均平赋税 、组织军民备寇、追捕通盗内奸、立法均徭、扶善惩恶等革除时弊六件事。后调任浙江道御史。嘉靖三十二年,北方少数民族俺答入侵,端蒙奉诏保卫京城有功,皇帝赏赐金绮。嗣后,奉旨巡按江西。是年乡试,贡院失火,端蒙通令各所大小官员,凡救火者论功升赏,坐观火灾者以埋没人才惩处。众官得令,争赴灭火,使数千试卷无一遗失。又亲自查监,平冤狱,处理枉法官员。时江西藩王骄横,放纵部属抢民女,为非作歹,抚台等大官都束手姑息。端蒙则上疏弹劾藩王,还捕其部属法办。嘉靖三十三年奉诏回京,将晋升廷尉,惜于途中病逝,年仅34岁。入祀邑乡贤祠、忠义孝弟祠。
萧与成
萧与成(1494-1579),字宗乐,号铁峰,县廓都(今棉城)人。明正德八年(1513)中解元,正德十二年登进士,选入翰林院授国史检讨。嘉靖二年(1523)预修武宗实录,钦赐金绮,晋官修撰。嘉靖四年父逝,回乡服丧。服满,有司劝其回朝复职,与成说:“母已老,前为温饱,来不及见父含殓,今岂忍再蹈前辙!”自此家居50多年不复出。与成秉性高洁,故家居不闲,关心桑梓。时县仓储粮数千石,与成向当政建议将储粮赈济灾民度荒,以广济桥税收代抵。县境滨海屡遭倭寇侵扰,与成倡议组织士民守御,使民众得以安宁。还带头捐资疏浚城河,便利交通运输与守卫。晚年建“半闲园”于西门外(今西门花园池处),与友论文赋诗,养生怡性,行义求志,教养子弟。与成6个儿子中,端蒙、端贲、端升、端渐各有建树。万历七年(1579)逝,享年86岁,入礼邑乡贤祠及忠义孝弟祠。著有《铁峰集》行世。
萧端贲
萧端贲,字曰质,县廓都(今棉城)人,端蒙之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与三弟端升同中举人,授广西灵川县知县。在任体恤民情,刑罚公正,地方安定。因政绩突出,升任福建延平府同知,代理知府。在任期间,兴学育才,处治奸邪,清除祸害。当时辖境强盗猖獗,端贲定计平贼。曾于浙西征兵,军纪严明。历署福建南平、将乐、大田、连城等县,清廉贤能,治声卓著。延平府知府易可久在所编府志中称赞端贲“政平守洁、嫉恶亲贤。”著有《广韵府》和《梅花百咏》等。逝后入祀灵川县、延平县名宦祠,本县忠义孝弟祠。
萧端升
萧端升,字曰阶,号自麓,县廓都(今棉城)人,端蒙之三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与其二兄端贲同榜中举人。曾往石莲洞追随罗念庵,学得罗氏做学问的宗旨。接着同焦弱侯、袁了凡等到新泉书院讲学。经一段较长时间后,朝廷授予广西罗城县知县职,不愿就任,改任广东新会县教谕。在任时修文庙、置学田,奉祀陈白沙,提倡正统理学。受尚书何熊祥、方弱龄的器重。任满升琼州府教授,考订朱文公家礼、邱文庄仪节,并加以发挥。辑成《谕琼礼要》一书。任满回家闲居,享寿83岁。
萧贻朔
萧贻朔,字次倩,号海印,县廓都(今棉城)人,明翰林院修撰萧与成之孙。万历二十一年(1593)举恩贡,授平阳府(今浙江温州市)通判。曾督军围剿回民反叛者,斩首百级;平反冤案,救活40余人。先后代理清军同知及隰州、翼城(今均属山西临汾地区)等县知县。升左州(今广西崇左县)知州。在左州,捐资修学宫、禁火葬,请求上级获准优待免行“一条鞭”法等,左州百姓感激,立生祠奉祀。告老归家后,遇饥荒,煮粥救济饥民,救活很多人。又捐租谷,作为生员的学习费用,深受读书人的敬重。著有《三晋山居》诸草。享寿80余岁。入祀潮阳、普宁乡贤祠及潮阳忠义孝弟祠。
清代
萧重光
萧重光(1717~1798),字邦清,号碧波,县廓都南桂(今属棉城)人。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未满20岁便被学使王丕烈所赏识,在县学考选中获冠军。清乾隆继位未改元之初(1735)中乙卯科举人,乾隆十三年登进士,乾隆十五年出任定襄县(今属山西忻州地区)知县。乾隆二十四年和乾隆二十七年两次参加校阅山西乡试试卷,考取的多为有真才实学之士。乾隆三十五年因病归家,百姓依依惜别。家居时,倡修文庙、疏竣城河、捐献赈谷等诸多义举。乾隆六十年九月,是重光中举60周年,按清代科举制度,属四品以下官员由省抚院将“重逢蕊榜"者上报礼部,并邀请重光参加本届乙卯科新举人的鹿鸣宴,称“重宴鹿鸣",这是一件非常荣耀与罕遇的喜事。嘉庆三年(1798)卒于家,享寿82岁。
萧钦
萧钦,又名挥五,字鸣琴,人称钦太,县廓都(今棉城)人。幼年家贫,在县城码头当小贩,及长,随老木匠学艺。稍有积蓄,便前往汕头开木器店。不久,承建英国商人土木结构“番仔楼"。由于为人诚实、守信用,深得英商赞赏,遂被聘为怡和洋行买办,从此跻身汕头实业界。嗣后,经营出口土特产品、进口洋货,创办捷盛营造厂,成为潮阳早期买办资本家。光绪十八年(1892)斥资5万,购置客轮8艘,成立汕潮揭轮船公司。又与族人合资,开设汕头、揭阳怡和庄银号,发行钞票;开办船务行、华资卷烟厂、榨油厂等。后又独资20万,购得汕头基督教浸信会礼拜堂左右海滩等地,成为汕头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萧钦致富后热心公益事业。光绪十四年(1888)与澄海等地绅商捐资建同庆善堂,设立义渡;疏竣城河,方便潮、普、惠3县与汕头间的客货运输;捐资助修黄河堤防等。光绪年间营建西园,历时15年,耗资38万建成。光绪末逝世,终年52岁。
民国
萧凤翥
萧凤翥(1857~1920),号仙渠,县廓都(今棉城)人。幼聪慧好学。清光绪元年(1875)进县学,光绪十一年考取拔贡,光绪二十六年中恩科举人。光绪三十年首倡将东山书院改办为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并奋力附办“师范传习所",解决了废“八股"之后缺少师资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县内各地小学堂的创办。光绪三十一年出任县学务公所所长,更加致力兴办学堂,除倡办文昌高等小学堂外,还推动了一批乡村设立公私立学堂。民国4年(1915)主持将东山高等小学堂改办为东山中学,诞生了潮阳第一所中学,创立各项章程,任首任校长。凤翥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热心培育人才,在其主持校政和学务公所期间,积极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凤翥曾于民国2年(1913)被选为潮阳县议会议长,民国6年当选为国会议员。民国9年正月初四逝,终年62岁。
萧吉珊
萧吉珊,潮阳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并兼任国民党中央海外党务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代主任。
现代
萧洪达
萧洪达,潮阳人,中纪委常委、副书记。
萧灼基
萧灼基,潮阳棉城人,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
萧 穆
萧 穆,潮阳铜盂人 又名萧宏志 少将 曾任总政治部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胜利功勋荣誉章。
(来源:蘭陵會)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鸦岗村的萧氏大宗祠是在此生活萧姓人的祖祠。祠堂内的对联碑记无声地诉说着萧氏一族的来历、荣华和繁衍。萧氏祠堂的大门上刻着一幅对联:兰陵开八叶,木本荫千枝。表明了萧氏祖居地是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迁而来。“开八叶”,指的是
位于石门街鸦岗村的萧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白云区萧姓的祖祠。祠堂内的对联、碑记无声地诉说着萧氏一族的来历、荣华和繁衍。据记载,鸦岗萧氏是千年世家兰陵萧氏后人,始祖萧君举1274年初从南雄珠玑巷迁至鸦岗,落户鸦岗后又在黄石街马务、钟落
兰陵萧氏会馆(咖啡随笔原创)兰陵萧氏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为顶级门阀之一。其本来是为北来次等士族,在南朝刘宋时期以军功起家,其后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个朝代,从此成为南朝高门,一百多年间,出了21任天子,40多位宰相!唐代时也出了十个宰
解读萧姓。萧氏家谱字辈44个字辈,萧氏子孙福利来啦。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萧姓文化之萧氏家谱字辈湖南一菊公系:健顺乾坤
在唐代时期,有许多的名门望族,比如太原王氏、长安韦氏、博陵催氏、河东裴氏、陇西李氏等历史上著名的“五姓七望”。但在这些名门望族中,能够经历隋唐两代不倒,并且愈发强盛的望族中只有萧氏一族。萧氏一族在隋朝前期就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在隋朝时,因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文化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中华特有的姓氏文化,“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
姓氏图腾为何物图腾是用来区分群体的标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族群的生活。姓氏图腾是原始人氏族的徽号或标志,是他们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
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市的管辖范围。为闽粤黄金海岸上的一颗明珠,是个“鱼米之乡”,自宋代以来,又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堪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潮阳“四序堂”等即是其中萧氏族群翘首。宋代萧洵(1192-1261),字仲川,祖籍福建龙
萧晅体恤民心萧晅(1396—1461),字仰善,号雪崖,泰和县澄江镇栗芫萧家村人。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进士及第,殿试二甲第二名。曾任南京吏部主事、北京刑部郎中、云南按察副使、云南右布政使、湖广右布政使、两京礼部尚书。他为官廉明,善恤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七):李姓138、李井泉:李井泉(1909年—1989年),江西临川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1926年,李井泉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李姓94、李成栋:李成栋,生年不详,字廷桢,号虎子,陕西或辽东或宁夏人,明末清初将领。李成栋少时跟随李自成部下高杰(绰号翻山鹞,投降明政府后参加对农民军的追剿,升任总兵官)为盗,号“李诃子”。后李成栋随高杰归附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九):李姓89、李成梁: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名将。万历年间,李成梁灭建州女真(女真三大部之一)首领王杲(女真族,努尔哈赤外祖父)、子阿台部,数次打败蒙
清明节网上祭奠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八):李姓48、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