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0 19:27:10 | 浏览:959
梁姓渊源流长,梁氏家族人才辈出,几千年来和其他各姓一样,为繁衍后代和创造文明,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伟绩和为人以及文化遗产,值得世代相传。为让更多人了解梁氏文化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梁氏名人故事转述出来以飨读者。下面讲的这个梁氏名人,他与班超齐名,却被人们遗忘了两千多年。
梁慬是北地弋居人(今甘肃宁县)。他的父亲是跟随名将窦宪一起出征匈奴”勒石燕然“的军司马梁讽。梁慬从小就有慷慨大志,渴望建功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延平元年(106),经略西域的班超逝世四年之际,梁慬终于被拜为西域副校尉。
大家都知道,班超辛辛苦苦经营了三十五年的西域一直都非常稳定。可是,班超逝世后,他的接班人任尚却反班超之道而行,自作聪明另搞一套治理西域的方案(这套路在现在是不是也很眼熟?)。可惜任尚没有班超的魄力与谋略,反过来把西域搞得一团糟。梁慬赶去上任刚走到河西走廊,西域就乱了,西域诸国集体造反,进攻驻守在疏勒的西域都护任尚。于是,梁慬按照朝廷指令,征调五千名羌胡骑兵,火速赶往西域。谁知,他还没有抵达,任尚之围已解。最终,梁慬还是有惊无险的顺利上任了。
当年班超任西域都护时,西域都护府驻扎在龟兹国的它乾城(在今新疆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梁慬到任后,西域的局面越发混乱。梁慬觉得它乾城小,城池不牢固,如果发生战争很难守得住。于是他就忽悠龟兹国王说西域都护府愿意移到龟兹城,与国王一起守卫龟兹国。龟兹国王是班超当年扶持起来的,班超死后,他的王位就不稳了,对手正谋划着把他赶下台呢。在龟兹国王感觉孤立无援之际,梁慬伸出了这枝橄榄枝,他如获至宝,马上就请梁慬把西域都护府搬到了龟兹城。龟兹国王的竞争对手一看,着急了,鼓动一部分龟兹人,联合温宿、姑墨等国数万兵发动叛乱。梁慬果然没有看走眼,龟兹城非常坚固,叛军连攻数月都没能破城。后来,梁慬趁叛军缺粮准备撤退时,亲自率军出战,大破叛军,斩杀一万余人,龟兹国的局势终告稳定。此战后,梁慬名气大涨,西域诸国不敢再犯龟兹城。
梁慬虽然赢得了龟兹城,但仍然控制不了席卷西域的叛乱。汉军除了据守龟兹城,什么都做不了。西域通往中原的道路已被堵塞,命令、文件无法传递,朝廷对此感到担心。梁慬等汉军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只好固守龟兹城。永初元年(公元107年),由于不堪重负,东汉朝廷不得不决定撤消西域都护,另派骑兵出塞迎接梁慬等人,要求他们全部撤退回国。辽阔的西域,从此成了东汉王朝永远的传说。
永初二年(公元108年)春,梁慬带兵从西域回到敦煌。正赶上羌人叛乱,朝廷命梁慬留下作为各路兵马的援军。梁慬到达张掖日勒时,一万多羌人攻打亭候,到处杀人放火。因为西域都护被撤消而退兵回国的梁慬等西域都护兵将正在窝火中,这些叛乱的羌人就成了他们倾泻怒火的对象。梁慬分兵几路同时攻击。突然出现的西域都护兵把羌人打得大败,并乘胜追到昭武。羌人四散逃走,其中只有十分之二三的人得以逃脱。到了姑藏(今甘肃武威),羌人的贵族三百余人到梁慬那里投降,梁慬慰问了一番后把他们遣回了的故地,河西四郡重又安定下来。梁慬平定河西走廊,阻止了西域的混乱局面向内地漫延的势头,确保了关中稳定,客观上确保了东汉王朝的稳定。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冬,南匈奴与乌桓反叛。永初四年(公元110年)正月,梁慬率军八千多人在属国故城与南匈奴交战,击败并杀死他们的主帅,杀死三千多人。南匈奴单于气急败坏,亲自率七八千骑兵包围梁慬。梁慬艺高人胆大,也亲自披甲奔驰出击。在他的带领下,汉军挟胜战余威,所向披靡,南匈奴单于不得不引兵回到虎泽(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梁慬以连营逐渐向前推进的方式进攻。南匈奴单于数次突围无果后请求投降,梁慬于是大摆兵阵接受他们的投降。南匈奴平定后,朝廷升任梁慬为度辽将军。
《后汉书》中,班超梁慬合传,后世称为班梁列传。这两人都是有大功于西域者。班超、梁慬在西域奋斗,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建功祖庙,勒勋于后,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的志土。同样有大功于西域者,班超早已为人们所知,梁慬则深藏在史书中。
山东,是先哲九世祖叔鱼故里,梁颢、梁固父子状元、梁适、梁子美、梁焘祖孙三代宰相的人文中兴的发祥地,唐、宋时期的全国梁氏人口第一大省,对梁氏的蕃衍和梁氏文化的传承发展,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广东梁氏祖先的源流世系,多与山东有关联。我们这次
“梁”姓是元岗三大姓氏之一,而下元岗是梁姓族人聚居的地方。梁氏宗祠就在下元岗村东四、五巷,历经百余年风雨,如今的梁氏宗祠仍然人气旺盛,是梁氏族人的年轻人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它不仅是纪念先祖的地方,更是梁氏的脊梁和纽带,也是梁氏胤脉相传的地方。
梁姓渊源流长,梁氏家族人才辈出,几千年来和其他各姓一样,为繁衍后代和创造文明,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伟绩和为人以及文化遗产,值得世代相传。为让更多人了解梁氏文化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梁氏名人故事转述出来以飨读者。下面讲的
梁姓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2013年,根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发布的中国“百家姓”排行榜,梁姓人口排名22
从秦朝到西汉末期,梁姓人在发展上比较沉寂,见诸史料中的人物不多。从西汉末开始,梁姓人开始活跃起来,并在东汉出现了以安定梁氏为代表的梁姓辉煌家族,使得“安定”成为后世梁姓人最为有名的郡望和堂号。到西汉末年,著名的安定梁氏开始发展起来。汉武帝“
作者:梁如金家训是家族文化的活化石,同时也是家族文明进步的里程碑,意义之深远,思想之博大,很值得我们后人作深入学习,并再创造。我们挑选出梁氏祖训五则,与梁氏训言诗,合成梁氏箴言。重读这些经典的家训,感受家族文化的魅力,领会家族思想的精髓。一
玉林梁氏大宗祠位于玉林市玉州区云良村金岗塘自然村内,宗祠以岭南园林式规划建设,总规划面积约60亩。由大宗祠、宗祠广场、风水塘、荷花塘、大埯台、古树林、功德碑坊、大牌坊等构成。新建好的玉林梁氏大宗祠将是依山傍水、古色古香、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大
传承梁氏文化精髓,应该从讨论梁氏文化的建设出着手。如何建设打造一个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家族,这是梁氏族人共同的目标。梁氏族人筹备成立梁氏文化研究会以及梁氏宗亲会,有小一点的地方级别,也有大一些的国家级别,如世界梁氏宗亲会就是走国际路线的一
家学渊源慎终追远 世代相传文武双馨梁以全先生6岁开始习武,献身武术事业80余年而至今“勤耕不辍”。骆驼崖村梁氏在登封是遐迩闻名的武术世家,至今已七代世代习武。据梁氏族谱记载,骆驼崖村梁氏是商、周之际采薇于首阳山的大贤人伯夷的后代。到明朝洪武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七):李姓138、李井泉:李井泉(1909年—1989年),江西临川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1926年,李井泉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李姓94、李成栋:李成栋,生年不详,字廷桢,号虎子,陕西或辽东或宁夏人,明末清初将领。李成栋少时跟随李自成部下高杰(绰号翻山鹞,投降明政府后参加对农民军的追剿,升任总兵官)为盗,号“李诃子”。后李成栋随高杰归附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九):李姓89、李成梁: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名将。万历年间,李成梁灭建州女真(女真三大部之一)首领王杲(女真族,努尔哈赤外祖父)、子阿台部,数次打败蒙
清明节网上祭奠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八):李姓48、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