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7:17:24 | 浏览:342
在宋代版的《百家姓》中,张姓排在第二十四位,但张姓人丁兴旺,分布广泛。根据最近的人口户籍调查来看,张姓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姓,人口总数将近有九千万,比整个韩国人口还要多。
历史上的张姓名人非常多,古有张良、张仪、张骞、张居正等国之重臣,有张仲景、张衡、张遂、张旭、张择端等各行各业的大家。近代有张澜、张学良、张自忠、张大千等杰出人物。现代有张学友、张国荣、张靓颖等家喻户晓的明星艺人。
人们常常开玩笑地说,同一个姓的人,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但却少有人知,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姓氏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即使是同一个姓,也未必真的就同宗同源,不同地区的人,姓虽同,姓氏的起源却可能不同,甚至是彼此毫无关联,比如张姓就是一个例子。
张姓在我国的云贵、川陕、江淮等地均有聚集,张姓的起源也有很多种说法,其中,能找到确切文献依据的张姓来源就有三个。
第一个来源,也是目前知道的张姓最早的来源,见于《礼记注疏》,张姓的先祖是黄帝的孙子,叫做“挥”(张挥),“挥”是掌管弓箭制造的长官,一般认为他也是弓箭的发明者和最早的使用者,居于河北清河。今天很多北方的张姓都与他有关。
弓箭,是我国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兵器之一。它可攻可防,几乎纵横于整个冷兵器时代,直到清末,依然是军队最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之一,鸦片战争以后才渐渐被火器所取代。由于这项伟大的发明,“挥”的后人一直以“张”作为自己的姓,“张”的本义,就是“使弓开”。而隶书中的“张”字,则更像一个扎着步子,挽弓待发的人。
第二个张姓的先祖叫“解张”,字“张侯”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公元前403年,周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晋国被韩、赵、魏三个家臣正式瓜分,周烈王册封他们三家为新的诸侯,承认了他们的地位。这件事被称为是结束春秋时期,开启战国时代的一条分界线,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以后,这位晋国大夫的子孙后代就流散各地。
在周朝,不论是诸侯还是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而没有继承资格的旁支子弟也会居住在那里,因此中国最早的姓氏,都是来源于自己祖祖辈辈的封地的地名。三家分晋以后,晋室不复存在,这个大夫张侯的子孙后代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的封地可以安身了,于是他们只好以张侯的字为姓氏,就称张氏。这一支的张姓虽然出现的不是最早的,但是却把张姓的范围扩大了不少,川陕乃至江淮等地的张姓大都于此有关。
第三个来源则没有那么神秘,他是来源于赐姓。也就是说,那个人原本不姓张,但出于某种意义(多为嘉奖),而改赐给他姓张。赐姓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古代的皇帝,出于对臣下的褒奖,而赐给他国姓,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比如唐朝时,唐明皇就给自己看重的几个亲信大臣赐李姓。
第二种是由于古代的中国中原地区是农耕文明最发达的地方,综合实力最强,而且被视为是礼仪之邦。中原地区的皇帝、重臣经常给周边一些自愿归附的少数民族的首领赐汉姓,这个汉姓通常是汉族比较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姓,表示不以对方为外族,亲近友好之意。在中国历史书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足可以拥有姓名的以张为国姓的王朝。但张姓毕竟也是颇具代表性的中原一大姓,足可以被用来给少数民族赐汉姓。
《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就曾经给一位本姓龙的少数民族首领赐姓为张。因此云贵地区,一些明显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人们也姓张。随着民族融合的不断深入,这个来源也成为张姓的重要来源之一。
姓氏起源,傲故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中国人喜欢追本溯源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寄托和传承。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同大槐树。大槐树早已无处可寻,让人记得的,是这首代代相传的古老民谣。
点击上方关注大眼历史君,与您一起分享历史知识! 张姓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在宋代版的《百家姓》中,张姓排在第二十四位,但张姓人丁兴旺,分布广泛。根据最近的人口户籍调查来看,张姓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姓,人口总数将近有九千万,比整个韩国人口还要多。历史上的张姓名人非常多,古有张良、张仪、张骞、张居正等国之重臣,有张仲
张姓的由来一出自黄帝之后,挥为始祖。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二出自黄
第一章:张姓名人简介,包含3个字的张姓名字、张姓别名、主要作品、主要成就等。第二章:张姓3字名的声调结构研究。基于今音读,16种声调结构组合,哪种声调结构的张姓名人最多呢?详见第二章。第三章:《怀想张姓集》=《评点张姓集》=《张姓古人诗》=
张姓是中国大姓,人口近一亿,自古以来就是名人辈出,人才济济。不过经过本人研究,张姓名人在两个时期出的尤其多,暂且将其称为“井喷期”,具体原因不详。这两个时期,一个是汉末三国时期,一个是近现代时期,这两个时期,差不多都是百年左右。第一个井喷时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七):李姓138、李井泉:李井泉(1909年—1989年),江西临川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1926年,李井泉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李姓94、李成栋:李成栋,生年不详,字廷桢,号虎子,陕西或辽东或宁夏人,明末清初将领。李成栋少时跟随李自成部下高杰(绰号翻山鹞,投降明政府后参加对农民军的追剿,升任总兵官)为盗,号“李诃子”。后李成栋随高杰归附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九):李姓89、李成梁: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名将。万历年间,李成梁灭建州女真(女真三大部之一)首领王杲(女真族,努尔哈赤外祖父)、子阿台部,数次打败蒙
清明节网上祭奠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八):李姓48、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八):李姓84、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著名将领,谋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朱佛女,朱元璋二姐)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外戚,明朝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三):李姓24、李虎:李虎,生年不详,祖籍和民族说法不一。北魏、西魏名将,八柱国(宇文泰:西魏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奠基者;元欣:元魏宗室大臣,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李虎;李弼:北魏到北周时期将领,李密曾祖父;赵贵:北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五十一):李姓165、李作鹏:李作鹏(1914年—2009年),江西吉安人。1930年,李作鹏参加红军,1933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李作鹏参加了苏区历次的反“围剿”,参加了长征。1938年,李作鹏入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三):李姓74、李继迁:李继迁(963年—1044年),本姓拓跋氏,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人,党项族。出身于党项族平夏部,银州防御使李广俨之子,李继捧(宋初党项族首领,定难节度使李光睿之子)族弟。李继迁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