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贵姓|王姓名人大家灿若繁星

时间:2023-01-09 19:07:08 | 浏览:449

王姓作为我国十大姓氏之一,在各个历史朝代,都有上乘表现。秦代有为辅佐始皇平定赵、燕、蓟、荆等地区的大将王翦。西汉末年有摄政王王莽,后建立新朝,称帝十五年。东汉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王充,捍卫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其主要著作为《论衡》。晋代

王姓作为我国十大姓氏之一,在各个历史朝代,都有上乘表现。秦代有为辅佐始皇平定赵、燕、蓟、荆等地区的大将王翦。西汉末年有摄政王王莽,后建立新朝,称帝十五年。东汉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王充,捍卫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其主要著作为《论衡》。晋代有书圣王羲之。唐代有著名文学家王勃,诗人王维。宋代有政治家王安石。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一生创作杂剧达十四种之多,其代表作《西厢记》。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发展陆九渊之说,创立阳明学派。清代有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 思 想 家 之 一 的 王 夫之,其著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我国学术界有很深的影响。《中国人名大辞典》收 入 了 王 姓 历 代 名 人2360 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 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 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 历 代 美 术 家 总 数 的5.89%,排在第一位。值得一提的是,王姓在历史上有状元 69 人,占历代状元总数的 7.1%,也名列中国各姓氏历代状元 排 行 榜 第 一 位 。 那么,燕赵大地上王姓名人都有谁呢?

王莽

王莽: 篡汉遗臭万年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皇帝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因汉哀帝喜好男风,专宠董贤,荒淫无度,二十六岁遂死,在皇权旁落的情况下,被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王昌:赵汉皇帝在位半年

王昌(?-公元24年),又名王郎,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初以卜相为业,自称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公元23年12月,西汉宗室刘林和赵之大豪李育等立他为汉帝,定都邯郸。公元24年5月,刘秀破邯郸,王昌被杀。

王昌五岁上私塾聪明好学,八岁时父母双亡,十岁随舅走南闯北做生意,常接触社会上三教九流人物,江湖义气极浓。成年时,刀、箭、拳、棒无不娴熟,通晓天文、历法,精通相面算命之术。遂以占卜为业,发现邯郸城有天子之气,即诈称自己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以图大事。

王莽建立新朝之前,有人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而被王莽诛杀。王昌利用这一事件,诈称自己是真正的刘子舆,王昌与赵缪王的儿子刘林说自己是为了避免当时的皇后赵飞燕迫害,逃到蜀地,获知河北有天子之气,又辗转至河北。刘林便与赵国豪族李育、张参共同计划拥立王昌为汉帝。

当时有传言赤眉军将渡黄河北进,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命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刘秀平定河北。刘秀访邯郸会见刘林。刘林建议刘秀决堤淹死河北的赤眉军(其实只有少量赤眉军),刘秀没有同意,离开邯郸,北向真定。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二月,刘林率数百车骑入邯郸城,清晨在赵王宫殿,王昌即皇帝位,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这一政权为“赵汉”,以区分于玄汉、赤眉汉。王昌任命刘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王昌派军占领冀州、幽州,他利用民众依然思汉的心理,宣称新朝建立之前反对王莽的翟义没有死,而在拥护他,从而获得声望。赵国以北、辽东以西被王昌管辖。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初,刘秀募兵壮大实力,刘植、耿纯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归刘秀。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派遣突击骑兵支援刘秀,王昌开始处于劣势。之后,王昌在河北各地连战连败。四月,刘秀进军邯郸,五月,邯郸城破,王昌乘夜逃出邯郸,途中被杀,至此,赵汉政权结束。

王则:北宋士兵起义领袖

王则(?-1048年),北宋仁宗时河北士兵起义领袖,涿州(河北涿州)人。因灾荒落贝州(河北清河西北),卖身为牧羊人。后投宣毅军,升为小校。本来计划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元旦起事,事泄。提前于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冬至日在贝州发动兵变,捕知州张得一,他被推为东平郡王,建国号为安阳,年号得圣。战士面刺“义军破赵得胜”字样。次年,朝廷派明镐、文彦博率重兵围攻,城陷,他被俘至东京(河南开封),遭肢解而死。

《三遂平妖传》四卷(罗贯中撰):书演北宋时,王则起义于贝州事。其事,南宋时已有民间流传。罗烨《醉翁谈录》妖术类就有“贝州王则”。罗贯中吸收继承宋元以来有关王则起义的史料、民间传说,加工整理而成是书。一说王则为《水浒传》中王庆的创作原型。

王令:才高命短的诗人

王令(1032年—1059年),字逢原,原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五岁父母双亡,随叔祖王乙移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十六七岁自立门户,在天长(今属安徽)、高邮(今属江苏)、江阴(今属江苏)等地授徒为生。至和元年(1054年),在高邮拜识王安石,受其赏识,此后成为至交。由于王安石的称誉,王令的诗歌始为人所知,尤其是在江淮一带,王令逐渐成了一个颇负盛名的诗人。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将其妻之堂妹嫁给他,次年他便在常州(今属江苏)病逝,年仅二十八岁。王安石《思逢原》一诗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不为世用表示惋惜。

王令是一位颇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他仅有短暂的十年创作时间,却写出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诗。他的诗歌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集中度过的,他自称志在贫贱而不愿屈就科举功名,有时生活无着,常陷于极度窘迫的境地。曾模仿韩愈作《送穷文》形容自己的情形是:“拘前迫后,失险堕深,举头碍天,伸足无地……刻瘠不肥,骨出见皮,冬燠常寒,昼短犹饥。”处于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饱尝人生之辛苦,而孤倔不苟的秉性,又使他于贫贱中激发出愤疾兀傲的意气。他的诗多哀吟自我生活的贫苦,兼及社会的黑暗不平与民生的荒寒苍凉,表现自己贫贱不改其度的意志与节操。艺术上,王令的诗受到了中唐韩愈、孟郊、卢仝等人的深刻影响,气概健举,想象奇特,词句生硬。咏物写景、感事议论的长篇古诗尤其如此。

王实甫

王实甫:《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0年-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

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西厢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剧作,在元代就被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诞生七百年来,被全国多个剧种演唱至今,久演不衰。可关于《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史料却极为少见。元末钟嗣成所编纂的元杂剧作家传《录鬼簿》,也只说他“名德言,大都人”,列“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等,寥寥数语。也难怪,元杂剧作家大多是混迹于倡优之间,纵情风月的市井文人,无权无势无地位,谁会为他们树碑立传呢。

王实甫虽然生平史料留下的不多,但他的父亲和儿子却都是元代显赫的官场人物,留下了一些翔实的史料,从中倒可以了解王实甫的一些状况。据《元史》记载,王实甫的祖籍是今河北保定的定兴县。他的父亲王逖勋从质子军,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至西域,娶阿噜浑氏为妻。

王实甫的父亲曾“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母亲阿噜浑氏“赠太原郡夫人”。王实甫不仅出身官宦名门之家,而且他自己也是做过官的。先以县官入仕,因治县有声,后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但总因“与台臣议不合,40岁即弃官不复仕。”回到大都后,他一头扎进关汉卿的“玉京书会”,出入于歌台舞榭之中,厮混于勾栏瓦舍之间,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生涯。

王实甫的儿子王结,《元史》中有传,“以宿卫入仕,官至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地位显赫。”王结对自己有这样一位不务正业的父亲,大概觉得脸上无光,曾劝解父亲不要涉足“歌吹之地”,在家安心养老,有“微资堪赡赒,有园林堪纵游”。但王实甫痴迷于“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王实甫乐此不疲,已不可能放弃他的创作了。王结也无可奈何。

元大都时期的西四砖塔胡同一带,有勾栏数十处,是元杂剧演出的主要场所,也是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王实甫、关汉卿等整日流连于此,能体味到社会下层人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愿望。

(燕赵都市报综合)

相关资讯

王姓,人口最多的大姓,自鬼谷子到晚清名人「百家姓名人录2」

王羲之:又称王右军,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与同为著名书法家的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所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猛:十六国前秦政治家,军事家,辅佐苻坚统一北方。王通:隋朝私人教育家,门下弟子众多。其弟王绩是

王姓的来源是什么?王姓的历史名人,王姓的现状

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上谏,反遭到纣王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所以就以“王”为姓,被称为“子姓王氏”,慢慢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

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一):李姓101、李秀成:李秀成(1823年—1864年),初名李以文,李寿成,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李秀成出身贫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秀成加入拜上

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五):李姓33、李勣: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齐名。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赐姓李。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

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七):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七):李姓138、李井泉:李井泉(1909年—1989年),江西临川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1926年,李井泉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

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四十):李姓94、李成栋:李成栋,生年不详,字廷桢,号虎子,陕西或辽东或宁夏人,明末清初将领。李成栋少时跟随李自成部下高杰(绰号翻山鹞,投降明政府后参加对农民军的追剿,升任总兵官)为盗,号“李诃子”。后李成栋随高杰归附

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九):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九):李姓89、李成梁: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名将。万历年间,李成梁灭建州女真(女真三大部之一)首领王杲(女真族,努尔哈赤外祖父)、子阿台部,数次打败蒙

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八):李姓名人

清明节网上祭奠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八):李姓48、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

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八):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八):李姓84、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著名将领,谋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朱佛女,朱元璋二姐)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外戚,明朝

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三):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三):李姓24、李虎:李虎,生年不详,祖籍和民族说法不一。北魏、西魏名将,八柱国(宇文泰:西魏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奠基者;元欣:元魏宗室大臣,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李虎;李弼:北魏到北周时期将领,李密曾祖父;赵贵:北

百家姓历史名人(五十一):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五十一):李姓165、李作鹏:李作鹏(1914年—2009年),江西吉安人。1930年,李作鹏参加红军,1933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李作鹏参加了苏区历次的反“围剿”,参加了长征。1938年,李作鹏入

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三):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三):李姓74、李继迁:李继迁(963年—1044年),本姓拓跋氏,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人,党项族。出身于党项族平夏部,银州防御使李广俨之子,李继捧(宋初党项族首领,定难节度使李光睿之子)族弟。李继迁的出生

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四):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四):李姓79、李纲: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李

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四):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二十四):李姓29、李渊: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李虎之孙。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之家,袭封唐国公。隋朝时,深得隋文帝杨坚(李渊的姨夫)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李渊的姨母)垂爱。隋炀帝时,李渊累官至

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一):李姓名人

百家姓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一):李姓65、李希烈:李希烈(约750年—786年),燕州辽西县(今北京市顺义区)人。唐朝藩镇将领,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唐朝藩镇将领)族侄。李希烈少时参加平卢军,颇有战功,李忠臣以为光禄卿。李忠臣被部将驱逐后,唐代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娄底新闻头条网红蜻蜓A股数字能量研究中心云服务器技术网沙漠探险巨蟹座星座网铁皮石斛资讯网理查德米勒收藏家蓝月亮洗衣液评测网米高轮滑鞋野生何首乌网男装奢侈品牌网马嘉祺歌迷网宠物商机网去哪儿旅游资讯网
名人名言大全-2023励志座右铭八个字、人生哲理的句子经典、人生感悟精辟短语、朋友圈说说心情短语、名人名言简短、人生格言语录、一句精辟的座右铭、励志座右铭古文、经典育儿金句、世界顶级哲理句。
名人名言大全 nhpx.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