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我们应该听谁的解释?最靠谱的当然是《易传》自己的解读。《系辞》当中有一段,三次讲到“《易》之为书也”,显然就是在告诉我们《周易》是一本什么书。《系辞》首先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这是讲《周易》与我们普通人是什...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我们应该听谁的解释?最靠谱的当然是《易传》自己的解读。《系辞》当中有一段,三次讲到“《易》之为书也”,显然就是在告诉我们《周易》是一本什么书。
《系辞》首先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这是讲《周易》与我们普通人是什么关系。
这里说的不可远,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不可以远离道,一种是不可以远离身边的生活。从前后语意来看,多半是后者。只有讲身边的事,才可以更容易被人所接受。《易》这本书蕴含的道理,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那么,《易》作为一本书,讲的到底是什么呢?《系辞》接下来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一个字,这个字就是:变!
《系辞》说:“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所谓屡迁,屡就是多次、不断,迁就是不在一个地方,是指位置的变化。变动不居,就是变动不停的意思。
“周流六虚”的“虚”,不是指虚实的虚,而是由虚的本义引申出来的位置。六虚是指由六爻代表的六种位置,或者代指上下左右前后所有的空间位置。所以,“周流六虚”的意思是周遍流动于所有的空间,也就是说变化无所不在。
总结起来,就是: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系辞》接下来说:“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前后互相相关。上下无常,是指上下位置的变化并不固定,而变化的内容就是刚柔之间的互相转变。
“不可为典要”的典要,指的是固定的准则,而实际的变化并没有书本可循,而是“唯变所适”。根据当时时机的变化而变化,该变则变。
因为这些变化的缘故,就会带来吉凶的结果。所以,不管是出是入,也就是有所行为还是没有行为,都要有相应的度;无论是显于外还是隐于内,都要知道畏惧。要对于忧患,对于所发生的事,有明确的了解。即使没有师保这样的人监督教导,也要像父母就在跟前一样要有自律。也就是:“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之后,《系辞》又说:“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大意是说: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遵从《周易》中的卦爻辞予以我们的提示,用它来揆度其中的义理,找到规范的运行规律。如果不是因为圣人的出现,那么道的运行也就没有人探究了。
这一段当中,上面说“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而下面则说“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典要和典常是一个意思,都是指固定不变的法则。
一个说不可为,一个说既有,看起来互相矛盾,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前者说变化无常,后者则是说变化无常乃是《周易》描述的真理,换句话说,《周易》告诉我们的真理就是:
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永恒的变化!
附《系辞》原文: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